近日,由北京出版社、远山工作室主办的《张远山作品集》首发式在上海举行。《社会科学论坛》原特约副主编张平,当代诗人、学者、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徐晋如,中国美术学院教授、中印古典思想研习者闻中,知名作家、文化学者余世存,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院长、教授姜珺等嘉宾,对张远山三十年的写作成绩展开广泛讨论,对《张远山作品集》给予高度评价。
张远山是当代作家、学者,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。1963年出生于上海,198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,1995年成为职业作家。那一年,他为自己制定了“三十年写作计划”,至今发表文章上千篇、论文上百篇,出版了20多部著作。他的研究以先秦易学、老子、庄子、战国史、上古文化史为中心,尤其在道家思想方面创获颇丰,被称为“新道家”。2025年,他的三十年计划圆满完成,迄今为止的主要作品,全部收入《张远山作品集》(全21卷、22种作品)。可以说,《张远山作品集》的出版,是对他漫长而丰硕的创作历程的最好总结。
张远山说:“1995年制订三十年写作计划之时,我并无把握这一计划能否完成,更不清楚前路会有多少困难。写作三十年,我从人类知识巅峰的山脚起步,步步为营地重估价值。值此计划圆满完成之际,以《张远山作品集》作为答卷,稍作盘点。尤其新庄学、新老学、伏羲学,是我一生所治三学,均属开垦拓荒,有志于道家研究的后来者,必有继长增高的巨大空间。”
北京出版社于今年7月出版的这套《张远山作品集》(全21卷),全面整理、系统编订了其三十年有关文学、道家哲学、上古文化史等方面的22种代表作。这套作品集,总页数8500页,总字数770万字,按照张远山“写作三十年”的三个阶段精心编排,每一部分七卷,对应作者学术生涯的三个重要时期,完整呈现了“伏老庄”——伏羲学、新老学、新庄学“新道家”三学体系。这套作品集的独特价值,在于它完整呈现了一个当代思想者三十年来的思想轨迹和学术体系。从文学创作到“新道家”研究,从庄子工程到上古图像学解密,张远山构建了一个贯通古今的“伏老庄”三学体系。